早 期
(1)四肢骨折在手法整复保守治疗的2周内,初期局部疼痛、肿胀明显,骨折断端复位后尚未愈合,容易发生移位;如手术治疗依切口愈合以及局部疼痛情况而定,鼓励患者尽早进行主动锻炼。
(2)锻炼以患肢肌肉舒缩活动为主,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,进行肌肉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,即静力练习。上肢术后患者进行握拳和手指活动;下肢术后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静态收缩和足趾活动;脊柱或髋部术后患者要协助完成翻身及患肢的活动等。
(3)进行健康肢体关节与肌肉的活动。
中 期
(1)伤后3-6周,此期骨折肢体的肿胀与疼痛明显缓解,骨痂逐步形成,骨折断端接近临床愈合。
(2)锻炼以早期锻炼为基础,加大活动强度、活动量及活动时间,进行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:
a:继续进行肌内舒缩,逐步恢复患肢关节活动。
b:逐渐增大活动力量和范围。循序渐进,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。
(3)此期时间较长,要坚持锻炼,促进患肢的恢复。但应注意,关节活动不要过于剧烈和粗暴,还要限制一些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,如前臂不要过度左右摇摆,过度下垂,以免发生骨折移位或骨不连。
后 期
(1)伤后7-12周,此期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,部分骨折以达骨性愈合,关节活动范围应逐渐恢复正常。
(2)锻炼要有针对性,如针对股骨干骨折术后的膝关节屈曲障碍、股四头肌萎缩,应重点锻炼膝关节的活动。可进行持重锻炼,加上肢捏拿物品,下肢负重行走(先以双拐及健肢支撑身体,患肢足尖轻触地面,逐渐以脚掌着地进行负重活动)。
(3)加强全身活动,配合理疗、针灸等,促进肢体尽快恢复。